iSpiik快记132:信息普惠—科技的底层驱动

D:我又做了*****好吃的,超简单,超好吃!
M:哎!我女儿中用了,比我都强,我是啥都不会弄,弄了清是也不好吃
D:都是跟抖音上学的,上面啥都有……

一段70年代与90年代的对话,时间相差了20年,就像一段平行空间。信息科技的渗透,让人更容易搜索、获取想要的信息,也就是信息单元的流动性加强、对接效率大幅提高。反观前面几个年代,信息就如同当时没有建成的村村通公路、航线、国道、高速一样,被封闭存储。

①路本质是链接,人、财、事、物可以看作是大信息单元
②信息浓度/信息链接效率/信息流动性,正相关与社会经济发展
③突破信息壁层,也就是自己的思维壁层

从产品角度看的话,打破即是增长。若是对于用户的理解能从这个层面出发,岂不是有温度又有价值的事情吗?#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131:数字驱动下,不可或缺的内心驱动

数字化的进程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产品,2b 2c 2g… 为组织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也促进了组织内部SMART原则下的目标拆解落地:具体的、可衡量、可实现、现实的、有时限。很少再见到:工作态度良好5分、优秀10分这种了,一个人一个岗位被抽象为一串串可以代表的数字

“你再怎么可观地设计绩效体系,这个体系都无法真正地与你追求的目标画上等号,在这种情况下绩效体系越量化,越容易将团队成员带入追求绩效的数字游戏上,而忽视了真正的目标”

字节据说采用的OKR,所有人都可以看到leader的下个月下个季度的重点是什么,然后每个人都可以为此对标行为是不是可以帮助实现团队目标,你甚至可以看到张一鸣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大家想办法去靠近。另外,飞书在内部作用可见一斑。

这样看来,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叫做“团队/公司”的产品,做出来产品,给社会输出价值,也获取交换的价值。

iSpiik快记131:数字驱动下,不可或缺的内心驱动插图

iSpiik快记128:剔除产品中的“电视机”

2020年下半年给家里家电小换血,把不怎么用的小米4A电视机快递给了我爸,替换下了老家用了十年的长虹机,家里人反馈还不错。又赶在20年末给自己配了美的X4洗碗机,这个玩意一用停不下来,吃完饭锅碗瓢盆勺筷刀甩里面,走人…

对我来说,家庭装修时给不怎么用的电视机预留,话说团队中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制定,或者产品设计中的feature list,是不是也会有这种你以为的电视机功能,随着时代 市场 文化 竞品等变化,电视机在KANO中可能已经到了无差异级别了

iSpiik快记122: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底层印象,价值观之上有经验、准则、常识等辅助,当表层的辅助都不足以完成判断和分辨之时,人或者组织就会启用价值观机制。

对人、对事、对物、关系、金钱,不论是个体、组织都会面临这样的时刻。同时,价值观的修正也是很艰难的时刻,打破了就是成长,没有突破则会愈加冥顽。

产品如此、人如此、组织如此。

iSpiik快记119:用户目标与产品设计

钉钉大概是在4.5左右就可以对话界面发起投票了,我们曾用这个来进行每天中午的点餐统计;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怕是你的记事本吧(据说有人恶搞把自己头像和昵称都改成文件传输助手,然后收到了不知所云的东西)…阿迪的一件运动外套被我用来做饭刚刚好做为油烟防护服

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从关注用户目标(问题)开始提供解决方案的,然用户是从问题开始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这就意味着如果问题是真实的, 你的方案大概率可以奏效,但是对应初始用户群和初始预计场景可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偏离。产品难免遇到这种情况,就像之前有人因为车票难求就报名一个到那里的旅游团。

如果产品有这种情况,你说是产品之幸还是之错呢?其实不妨就让用户感受到产品对这种存在的推波助澜,指不定这是个新的市场机会#ispiik小站##产品设计#

iSpiik快记118:又遇到炮灰了?

R1:马上要给你的leder或者boss准备方案汇报了,聪明的你肯定做过炮灰方案,同时对你的标的方案先抑后扬;
R2:卖手机时候,经常见到一个傻子都很少买的配置版本的存在
R3:超市购物,总忍不住买了更大份更划算的那个
……
是的,这种情况恭喜你遇到炮灰版了。卖家总想把你限定在可选方案的对比中,去寻找局部最优、相对划算的那个。这点其实在互联网产品又何尝不是,你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都可以考虑这种思路#策略##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117:旅游批发商的推和拉

因为【随手扒一扒2020之前的传统旅游业OKris_3zzz】所说的库存多级模式,出现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景区、酒店、旅游局会宣传某个地方,批发商也会介入在客源地对目的地进行宣传,这可以看作是“空军”作战部队 将信息触达C端,这是“拉客”;

然后批发商/同业操作中心都是2 B的,销售再去轰炸分销终端(那些门店或顾问),这是“陆军”地面部队覆盖,这是“推”;

相应的还有其他渠道:电话、微信群发、qq群发,甚至于挖墙脚等各种启动的方法。

这样看来,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产品都一样需要类似的推拉、空军陆军等市场化手段,完成自己产品的启动。(2014年刚进入旅游行业就给团队提案了图片这个思路,咯咯咯,在后来的实践中所在团队在马尔达夫和长滩岛产品启动中就采用了类似方案,通过分众传媒、微博大V进行目的地的种草,然后销售去攻B端)#ispiik小站##营销#

iSpiik快记117:旅游批发商的推和拉插图

iSpiik快记116:今天说说你手里的试用装

“试用装”这个词大家是否感觉都听烂了?也用过了数不完的试用装?
雅诗兰黛、兰蔻、碧欧泉之类的美妆试用品,是不是还躺在你的化妆台里
香奈儿、迪奥的小样还在散发着余香…
甚至汽车现在都可以先租来试用,好利来面包试吃也很棒

产品设计中又何尝不是,给用户几天免费的会员、让用户free使用30天、1个账号限定功能的免费版,这些都算是产品拉新阶段的手段。

2个思维路径:
①如果基于已有物种,去类比可以得到灵感,但总觉得招式没那么顺畅
②试用装本质是对用户需求进行粒度划分,对应过来对产品进行粒度划分,瞬间豁然开朗
#ispiik小站##产品#

试用装的诞生不是凭空想象,是对可以交付产品的粒度的拆解

iSpiik快记114:产品价值≠市场价值

市场需要流通才有价值,产品实现之后只是一堆功能和模块,如果没有用户这就是一堆废弃的数字垃圾。

用户因问题去找解决方案(产品),多彩的世界让用户和产品都已经陷入了困难的境地,用户不能天眼一下看到所有的产品,产品也不可能天眼一下触达所有的用户。

那么,如果让信息单元动起来,就是把“功能转换为卖点”的过程,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的产品价值,也会坚信给用户用上产品也是一种价值

iSpiik快记105:解构/建构vs需求/设计评审

产品实现中有2个节点很有意思,“需求评审”是你完成了现实的解构,要摆出来拿着放大镜🔍给别人看,你找到了真实的世界的真相,想到了到达那里的路径,进行了建构描绘。

“设计评审”更像是数字建构,用数字去勾勒将要组成的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