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快记075:用研-#调查问卷# 设计

#调查问卷# 设计,现在各种网络问卷平台极大的降低了问卷难度,问卷星、腾讯问卷、甚至做表单的番茄表单、表单大师、再甚至于钉钉自己的表格搜集功能。大概率是很少再见到纸质的大街上的问卷调查了(特定场景的除外)。

大致分为开放问卷和组织内问卷,开放的当然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投放渠道(微信平台、微博、网络、其他社区等),组织内部的多数是结合协同平台组织在线的优势实现。

说起来简单,但一份好的问卷设计还是讲究的:
①从用户研究角度出发,先定性调研确定方向和划分因子(比如用户访谈的开放式信息采集,或者实际中时你的经验拍脑袋),为问卷调查的定量信息采集做准备
②问卷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题量保证3~5分钟完毕
③用户基本属性信息放在问卷最后,以致用户投入沉没成本之后大概率会在描述个人属性信息,不然开头可能用户就直接关掉页面走人了
④问题的设置避免引导性干扰,比如不要问用户是否是非问题,而转化为愿意分享区间打分或喜好程度打分
⑤问卷中段注意设置区分性问题(即你目标用户的特征值作为选项),用来过滤掉非目标用户群(比如你产品要主攻想一次性通过驾照考试的用户,那就剔除掉没有选这个选项的问卷),提高问卷信息准确
⑥避免数字误区,留意绝对值和相对值,极少的样本量如果去谈比例就是扯淡
⑦如果是在线问卷,避免在回答之前可以查看投票比例,用户很可能会被带节奏

【一次问卷调查,要走的路】:
问卷目的(确认某种特征值的用户群属性、某个用户群的特征值,贴近真实目标用户,找到产品机会,改进策略、产品、服务等;当然也验证自己的假设推论和既定策略)
调查对象(人群选择)
投放渠道
投放周期
分析
#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74:谁没有经历过不那么完美的用户大会?

用户大会的频次想必都不高,筹备、人员、耗费都比较大,控制要求较高,能经历的都是财富。

2019年1月春节临近,那时候正在和美匣科技联合做旅游ERP 4.0版本,腊月二十三搞了个用户大会,乙方是给出了boss+产品leader+交付的4人阵容。我们则是本着恨不得把未来五年规划的用户需求都拉出来,阵容则是boss+操作部门总监+销售部门总监+销售经理代表+操作经理3人+项目PM的共计12人阵容。

16人用户大会一触即发,可想而知:
开局上次需求会系统演示之后,马上进入到拉锯战,无休止的发散讨论,大到产业链布局小到一个游客名单录入的细节,从沟通、讨论、拉锯一直到争论甚至尴尬,最终结果就是整整一下午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啥子都求没得。就得到一点,双方年后全力开火!

从产品角度复盘当时的用户大会的话:
for what?大会是否有清晰的标的,当时是模糊的。甲方是类似于项目外包的姿态,可毕竟没给项目外包的钱,乙方是核心用户的态度,但是产品上行业渗透欠佳以致路径规划未必最优,另外没拿到相应的回报也决定了不可能以项目的态度持续对待

when?where?how?时间地点人物设备材料,材料上是欠佳的。大会做不了决策,所以更多作用应该是通达信息、或者展示信息,事后分析提炼。而材料上,应该在有决策者参与的会议场合提前给决策者通气,协调共同的决议方向、流程。因为大会跑偏,多数时间是大boss无法代入。对会议组织者有了新的要求,把控到信息流达到呈现的层次 最多是准确理解的层面。

who?典型用户,那次大会算是双边会议,甲方边的典型用户销售、操作、财务、boss,乙方边的典型用户产品、开发。甲方要呈现自己的需求场景,乙方要描叙自己的产品路径规划

what.会议结论,资料整理,re给参会者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074:谁没有经历过不那么完美的用户大会?

iSpiik快记073:用研中的结论验证

工程管理中有个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大致时关于苯 甲醛 氡 氨 TOV之类挥发物,其中抽检的思路时首先按照标准抽检,如果合格则过,继续进行下一批,如果下一批发现不合格,则需要抽检数翻倍同时原不合格房间全数检验。

这个在用户研究的结论验证中比较相似,小批量定性得出基本论断(区分因子),再来几批进行追加验证。从而确保用研结论的靠谱程度
#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72:用研误区-客户、用户

再说#用户研究# ,接触到的大多传统中小民企基本是没有的,因为大多人根本没搞清楚客户和用户的区别、也没搞清楚用户个体和用户群的区别。

【常见的误区就是】:
1、产品是为用户设计的,但是却不断的问客户我们的产品该如何改进,客户能代表用户吗?不能。客户只会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2、接触一些用户,了解到了用户感人肺腑的需求,将其以为是产品用户群的需求。个体不等于产品典型用户,典型用户是用户群,你接触的可能根本不是典型用户,方向不偏才怪

传统旅游批发一直比较痛苦,中间隔一层终端门店,总感觉距离真实用户差了点距离。且不说鸡和蛋的问题,假定已有的产品也具备了相应的用户,至少应该采用活动运营的思路,去找数据佐证推断,产品设计上曾做了这个思路(未来的旅游产品中可以形成如图1的信息闭环),可惜现在还未实现。这个也是旅游行业太多参与方导致的现状,但是从产品的低耦合角度去看这种产品模块,或许有新的空间。#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71:用研贯穿产品生命周期

用研会贯穿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的成长和用户的成长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也就意味着用户也会存在迭代,用户特性变化,或者产品的成长衍生出来更合适的用户群体

iSpiik快记070:用户研究这件事儿总是不那么像回事

#用户研究# 这件事儿总是不那么像回事
理论上的经营业务逻辑中,市场调研、用户研究总要列在前头,但是实际中大多数的产品、组织或许都没有像回事的搞过用户研究。可能是老板拍脑袋、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提供经验决策、或者是查了查相关的资讯。。。

上面最次还有点经验积累,或多或少还是从用户那里带过来的反馈。最怕的是:你以为用户需要个什么什么产品、什么什么功能,又让我想起来抖音上top1民间发明家“大酱有想法”,他以为地球🌍人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当然这是从实物产品角度,如果看抖音运营这个产品,他又是成功的)……

典型的用研方法:
1、数据分析(前提你得找得到数据,日志也好、行为数据也罢、行业地区人群等)
2、调查问卷(现在网络上有不少,现实中也会偶尔遇到大妈或者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或是新开业的一个健身房做问卷调查)
3、用户访谈(有点像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审问犯人一样,记录 观察 暗中观察,不过真实的用户你可不能这样)
4、可用性测试(招募试机玩家算是这个类型)

如何启动:
大战略确定——>用研目标确定——>用研方法选择——>制定用研计划——>采集信息——>信息整理——>分析

注意⚠️踩坑:
a 做用研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典型用户,避免设置人为筛选条件产生样本偏差,比如:觉得人多就只去写字楼附近,那结果就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b 问卷设计中注意预留区分性问题,用来排除非目标用户,提高信息的准确度,比如:你要调研没有驾照的人对驾校选择的相关意愿信息,那有驾照的人提供的信息自然就可以排除
c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我们要找的是真相,不要被脱离实际的描述带偏,当然我们自己也不能把用户带偏到脱离实际的境地,需要找的是还原真实的世界

你遇到的还有哪些用研的坑呢?#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69:人物角色Persona 做什么?

说人物角色一般人太陌生,大多企业采用“用户画像”的叫法,目的就是比较直观立体的看到你产品面临的典型用户形象。

归结几个实用场景:
①将抽象的用户群体跃然纸上,做产品的过程更贴近的了解用户,时刻记住用户
②团队流动时,这是对入门者、新人友善的产品认知工具
③对于产品周边人员,可以使之快速进入同步信息轨道,比如合作研发、老板介入了解等
④拆解出来呈现到产品详情,帮助用户形成购买决策

所以,现在很多产品网站有了典型用户画像的模块,会勾勒出来几个现实世界形象,他们什么痛点场景下如何通过产品实现需求。

iSpiik快记068:正确的做当下正确的事情

去年原团队和某匣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旅游B端产品,作为甲方难免催的急一些,所有人都感觉乙方不给力,期望的时间内这里上线不了那也上线不了。

岂止是人力巨贵的产品团队,连当时的旅游团队也是如此 门店客户/游客又n多对产品的需求,我们还不是一样遥遥无期

究其根本,不是不为,是那个时刻那个资源那个形势下,我们都要找到对自己组织发展产品发展最有力的事情去做,体现出来就是做那个feature做什么产品。

没有资源完全充足的团队和环境,所以总需要找杠杆最大的,ROI高的动作。

我们可能面临的是:高端vs大众客户、城市vs区县、男性VS女性、老年vs青年、老客户VS新客户……当然,你无需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ispiik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