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RTY

最近切换成全键盘输入法,据说可以锻炼双手防止老年痴呆,赶紧来试试。


猛的一下是真的不习惯,从 2006 年接触第一款手机就是九宫格啊。当年如日中天诺基亚值班机的按键是真的经典,记得第一天到大学宿舍,有个老乡那九宫格的手速简直起飞,还给我们演示在裤兜里面盲打,牛皮大王。

但是体验下来发现全键盘的容错性和精准性是真的调教的好,我用的是微信键盘,感觉已经做到了区域识别,你就在键盘上大概的字母位置点上去之后就可以出来精准的短词或者长句,联想修正能力优秀。

想起来也是挺逗的,当初 qwerty 键盘就是因为技术之初打字太快容易机械故障,所以调整的布局可以降低按键之间点击时间。后来这种按键方式逐渐成为用户共识得以保留。现在我们又要效率和准确,不变的布局在不同的时代焕发新生。

这不就是典型的老瓶装新酒嘛!产品设计里面的很多经典设计早已打穿用户心智,我们在需要做的创新,不一定是改变他们,而是更新他们的内核。

这里有2个维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首先从用户体验设计的层次来看,我们保留经典的已经形成用户心智的表现层、框架层,而去更新迭代突破更往下的资源、能力、战略层的内容,由此可以让用户在熟悉的认知里面感受到强大的生机。

另外从用户体验价值来单看表现层、框架层,如果新价值-旧价值-用户切换成本,还不如旧价值也就确实没有必要,往往仅凭体验的表层实现用户迁移概率也是极低的。

有没有想过你的用户想要的是什么?

常见的搜索引擎的交互窗口时一个输入框,可以搜索文本、视频、图片、网站、音乐等等。
通常也会有一个分类导航:图片、地图、音乐、视频etc
足够简单的背后代表着足够复杂的逻辑。

不让用户走回头路,及时的发现错误并提示,同时也尽可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有些意识是用户的潜意识认知,也就是常识范围,我们认为的常识通常不一定会表达出来。
比如:我对一个同事说等你空了我找你核对一个需求;背后大概率对应的是工作时间范围内、工作场合内。不可能是晚上、咖啡馆。这是一种角色框架层的共识信息。

如果产品没有及时识别到共识信息,或者没有再正确的逻辑节点去识别,会造成最终用户体验的逻辑混乱。比如一个交互流程,最开始就应该定义正确的信息,放在最后提交做判断提示。就会让用户非常的不爽,甚至于愤怒,特别是这个共识信息如果是过程的依赖的话,相当于用户要推到重建自己的交易行为。那么这次交易就是失败的,如果是一个开放的场景,我们就失去了这个用户。就算是一个封闭的使用环境,我们也失去了用户对于产品的好感。

为自己的用户考虑,为每一个交易价值的实现和顺畅考虑,可见很重要。

交互即交易!!!#潜意识##ispiik小站#

我们保持审慎却也无知

我们对新的东西保持审慎,却也无知。如果信息缺乏,并且信息不足以支撑结论,那对错也就难分。保守的认为按照既定的发展轨迹去前进,当然不会出什么大错,同时参与者的确定性较高,比较让人踏实,不会产生过多的心理挑战。大胆点的往前考虑一步,工作量、资源消耗不见得增加,只是拿出尝试性的姿态,保持战斗的界面,可能无果而终,终究多一种可能性,前卫的触角如果链接上未来,那就是增益效果明显。

如此来看,你认为那种思路更好?

产品如人,也有的诚实与善良

我们通常听说的故事是人的诚实与善良,诚实不一定表示善良。

诚实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看到是这样,其他人看到也是这样,是无差别的。善良不等于不诚实,也不等于诚实,善良是主观的,我们体现出对客体需求、客体感受的理解和共情。基于客体的诉求和情感,进行了相应的信息传递。

产品中竟然也存在类似的体验,我们希望用户不要犯错,却没有提供不去犯错的良好的支撑,而是用僵硬的变形的判断校验进行阻断,就会给人这个诚实的傻子的感觉。

举一例:用户填写一个表单,第一步是一些基础信息,用来定义填写对象和时间;第二步的详情信息中会有依赖第一步填写对象信息值的查询。所以就对第一步填写对象值的强依赖,这个对象值有两种做法,一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可选范围是用户有权限的该类型list,很有限,几乎不超过2个);另一种做法是从用户的登录信息中默认带过来,但是用户登录信息中包含的这类对象值是有不同类型的,这就存在带过来类型不对的问题。

最初的设计会希望用户单独选择,因为这个功能的使用是低频的、同时给出默认值也起不到决定性的效率改善。反而可能带错类型、以及让用户无法感知到,选择的填写对象会和详细信息有关联关系。

曾经我们接收使用方的瞎掰去做了默认带出,这真的是草包行径。

你想让我们诚实,但是我们更想去做善良的事情!
(这样的思考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多打磨多实践)

一双好用的筷子,保持对食客的尊重


在重庆待的这几年大大小小在外也吃过不少餐厅,有坡坡上的、路边的、商场的、写字楼里的。
用过的筷子也形形色色,黑色、白色、棕色、褐色、红色的,木制、竹制、不锈钢、塑料、骨瓷的,短的、长的、超长的,还有各种刻字的、镶嵌金属制品的、也许还有镶金镶玉的。

但唯有一家餐厅的筷子印象最深——南坪万达广场桃太郎寿司的筷子。特有的几个核心优点:
1、长度适中:比一次性筷子略长,又比家中常用的筷子略短,适中的长度在手里的感觉一点也不突兀。没有有些短筷子在手中看起来那种矮胖错的感觉,也没有那种长筷子在手中像撑杆跳一样的突兀;有点像一把小小的折扇在手中的惬意;
2、重量分配:是粗细渐变的造型,重心刚好保持在 捏筷子的几根手指附近,操作起来不至于很重也不会轻飘;
3、筷尖(此为最优):桃太郎家的菜品又寿司、拉面、小吃、土豆泥、藻类、料理、生鱼片等,这个操作下来简直通用,很小的、很滑的、需要挑的、需要拨的、戳的、夹的、 捏的,都可以轻松操作。筷子头部较细,还有特殊处理的防滑纹理,并且筷子头部并没有因为粗细渐变的结构导致筷头分开太大,就连拉面里面的鹌鹑蛋都可以轻松驾驭 夹起来 戳起来都很好用。这个在有些餐厅饱受凄苦啊,筷子头分开的缝隙死活让你夹不到那些偏滑溜、偏小、偏细的食物。

还用过一些筷子,比重严重失调,每一次夹动都让我感觉像是在撬动巨大的杠杆,虽然你是杠杆但不要表现的这么明显吧。更别提有些轻飘飘的、或者重的都不像提起的筷子。能够理解桃太郎的筷子放在五星级酒店的饭桌倒也不太合适。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同类的菜系。

总之就餐厅角度来言,这是我目前印象最深的筷子。甚至后来会因为这个体验,再去吃(当然前提是菜品也过得去)。

现实如何抽象?一个没有尽头的订单

2021年Q1入职新团队,4月份在一次团队产品评审会议上。各位产品伙伴对于订单的一个流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致问题是:

“关于退货库存返还和退款时机的讨论,线上订单流程很清晰,退货会等顾客寄回实物,收到实物入库之后,运营人员再触发退款流程进行退款。这样确保了真实世界不可逆的数字化。

然而线下门店是临场操作,顾客、商品、收银员,商品还回、交接查验、入库、退款,几个信息单元、行为点密集的发生在很短的时间点上。这个短暂的时间,还要面临事件的多变性,历史的设计逻辑是,收银员从系统上面点击了售后申请、然后返还增加库存、然后退款给客户。

如此一来,会出现有的客户在没有拿到退款之前,对于售后行为的返水,突然想了下,我不售后了。系统就出现了,取消售后。对于单据和库存的交互逻辑来说,已经完成了基于订单轴线的正向销售出库、逆向退货入库,如果要应对客户取消售后需要再次实现基于售后订单的出库,一个订单的数据结构就会如下图所示——一个没有尽头的订单:

ispiik.cn 没有尽头的订单

所以,对于线上订单的节点容易区分,是线性的信息流推进:客户发起售后意愿–>顾客寄回实物–>收货库存增加–>退还相应金额

对于即时交易的线下订单难以处理,因为是逻辑上有依赖关系的信息并发处理,打乱时序就造成混乱。这种情况:客户发起售后意愿–>收银员接受信息–>顾客归还实物–>收银员退还相应金额–>库存增加

线下的当面交易,把客户接收退款作为流程的不可逆节点,最后执行库存数据的返还。

2020年后的未来旅游服务商,路在何方?

说说我为什么会离开前公司,一家区域东南亚境外旅游NO.1的批发商,全国峰值10家+分子公司的拟IPO旅游集团,年输送游客50万+人次。

首先,不是旅游行业边界的问题,只是旅游行业太大,而团队钻入的细分空间存在边界,同时团队的认识存在边界,让我感受到无法突破的窒息感。由此也引发了自己对旅游行业、旅游服务商未来方向的一些思考,分享探讨。

继续阅读2020年后的未来旅游服务商,路在何方?

越挖越深的社区人格

今天周六,难得和老婆一起去买菜,等电梯时间想到个细思极恐的问题,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成本加杠杆之后的影响太恐怖啦!

1、如果社区人口过载,单人资源占用使用效率急剧下降,时间被不断拖延;拉长时间线之后,将会有很多的等待时间累积;就像一首歌被不停的pause一样

继续阅读越挖越深的社区人格

iSpiik快记141:十年微信,8.0

①浮窗这个烂功能终于改了
之前的浮窗贴边简直是不忍直视,无数次干扰视觉,触发拖动位置的操作。怪不得龙哥说当时草草上线像个狗皮膏药。新版右滑负一屏竖向排列展示方框浮窗,仍然是短时间打开不会刷新并且保留当前位置,长时间会强制刷新。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41:十年微信,8.0

iSpiik快记139:产品本身只是工具

引:纯银V之前的博客分享过老博客作者分化流向不同平台,谈到一小部分在简书安静而专注的环境中写作。说这个细分市场很小,目标用户也很少,商业上的想象空间在于通过运营引导,挖掘内容的阅读价值。和蝉游记一样,产品本身只是工具,让这个工具能产出金矿来,关键在于内容运营,将作者产出内容的价值翻倍放大。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39:产品本身只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