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快记143:国内游为什么逆势上涨

2020年旅游业受挫严重,但是国内出行意愿却逆势上涨,这个得分三个维度:
1、消费者维度:
出行需求的存在是必然的,一是出行惯性,二来是疫情积累的出行势能。虽然存在经济问题上的对冲,但可以几乎持平相抗。

2、从业自然人维度:
旅游的边界出现了大陆地理边界,大陆内部资源的f2f服务从业者,需求依然旺盛,酒店、景区、娱乐、商圈等。信息服务者,大范围缩减,境外的信息流中断,境内信息流需求旺盛但是消费者可以自行达成,再加上资源上游以及各地政府的数字化加速,可以和消费者形成直接链接。政府-资源经营者-游客-中心化信息平台-核心资源分发商,瓜分了大部分流量。

3、从业法人:
大批原从业法人倒下,大批抄底法人涌入,存活的大批体量缩减。政府对于全域旅游的加持却情绪高涨。

部分个人作品文件概览

名称《**生活电商业务逻辑图》
链接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e731d78e4b027d999bb11a6
描述生活电商项目产品业务逻辑图(仓储、物流、配送、运营、客服、售后)
名称《**云系统与实际业务流 融合逻辑图》
链接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bc6d014e4b0bd4db96778ae
描述**系统功能逻辑、客户按职能泳道的业务逻辑图,融合展示。
名称《**公司业务流程图》
链接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c4d74b5e4b08a7683b67711
描述公司维度的业务流程拆解。
名称《旅游生态业务流程概览》
链接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c2d7f75e4b048f108bf9e7d
描述旅业上下游业务概览(资源方/目的地公司/客源地公司/分销端/游客)
名称KOBE,See You Again!
链接https://org.modao.cc/app/151f9256f88f8c656314f3e0eb38a7a07d1dc276?simulator_type=device&sticky
描述See You Again.

iSpiik快记115:随手扒一扒2020之前的传统旅游业

①传统旅游行业中信息分发效率很低,存在极大的信息差
②线下旅游终端普遍的低门槛从业者直接面对着游客,人口密集行业,行业质量从数量上弥补质量
③复杂的产业链,涉及到多参与主体:住宿、车辆、餐饮、景区、导游、娱乐等,关系错综复杂
④产品创新乏力,始终无法将附加价值展现给市场,价格战泛滥
⑤期货属性+传统的库存多级渠道分销模式,导致库存积压与产品保鲜期的冲突,为消化库存乱象丛生
……
————————
然后出现了个情况:
批发商……是什么?是重庆话里面的串串,也可以叫做二道贩子,河南市场都还叫做“操作中心”、“同业中心”,就是信息中转站(信息中转的价值及演变边界可以参考我之前OKris_3zzz)。

这里不是针对批发商,毕竟行业共建需要的利益方、基建、政策甚至类似于新冠这种非连续干扰因素的促进,才能实现行业的进化。
#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66:势需势能之人-梁James

一个追悔莫及式的“呵呵”
梁James令人佩服,疫情开始🔛直接挑起直播大旗 一波操作搞出来现在结果

回想这是预判能力啊。当时疫情,旅游是风口浪尖的行业、这群人是风口浪尖的群体,隔离、限流等,这得是为旅游积累了多大的势。只是这个势 很少人能看到,能用到,想要用这个势 自身就需要强大的势能、坚定不移的信念 不愧为旅游界大佬。所以,旅游这个还在被人喊低门槛的 别再喊了,没有水平耍不起来

iSpiik快记064:用户岂不是产品的一部分?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之前从需求角度出发OKris_3zzz化学反应的视角看了产品的周期,归为一句话就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产品和用户又哪儿有那么严格的界限呢?不过是利益组织划出了边界,扩大来看 用户反哺产品,岂不是也是产品的一部分了。

关联出来之前做旅游时候,旅游产品的业务逻辑中亦是如此:市场调研(可行性)-资源(找原料)-产品设计(用研和需求转化)-销售成交(交付)-游客出游(使用验证资源可用性)-旅游体验反馈(用户反哺)-产品服务改进

iSpiik快记050:交易电商IM

IM即时通讯市场曾是多么火热,时间轴往回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崛起,当时即时通讯是什么:短信、飞信、QQ。微信、易信、米聊、来往都是2010之后的事情了。

聊起IM的时候大家都会忘记一个产品——旺旺

当年旺旺从阿里巴巴的B端业务贸易通进化之后,也还是有个IM的梦。这才有了后来无招(陈航)主刀的来往和钉钉。旺旺强大的交易基因,让他和淘宝螺旋自锁了,互相成就。从中可以窥见的是,IM对于交易类场景的作用不容小觑,产品如果能够融合支撑则会发挥出更大力量,也就是:交易*沟通。

旅游行业中,2014那几年去哪儿TTS其实做IM是业界比较早的,并且当时去哪儿的营销策略吸引不少年轻消费群体,几个旅游大户的产品比较明显感觉到去哪儿的IM意识,但是当时产品却是做的很糙。

而现实旅游业务中,交易和沟通的分离则更为严重,一个传统旅游业务沟通可能是:电话、qq、微信、短信、邮件,收款可能是:微信收款码、支付宝收款码、公司公账、个人账户,成交的订单承载则是又一个另外的订单系统。信息的分离造成的是效率的低下,更不能谈顾客在线、员工在线、经营在线的场景了,而未来的交易场景则需要如此,这也是交易类产品考虑的方向。

【有赞有个不错的产品模型可以参考】:
微商城、微小店2个维度产品,加上商城支持内部全员开店模式,而微商城最终落地主战场又是在微信生态。

俨然一副:顾客在线-员工在线-经营在线的场景啊,企业通过商城+后端仓储管理自己的物流、员工通过全员开店进行辐射、分销端通过微小店分销商城商品,顾客在朋友圈触达信息,沟通、交易、经营全过程在线。

iSpiik快记031:聊聊旅游界的路书云

#路书# 个体旅游定制师、定制业务的福音,就选@路书科技 当然路书云现在也做内容、培训和路书产品输出,对于游客和从业者、资源方都有益处,推荐。

【开始吃瓜】路书从刚开始的工具🛠为什么往后走?
1、工具类产品边界太小,形成不了壁垒
同样的产品大公司可以更多的资源砸进来,很快就做出一模一样甚至功能更优,而对用户而言工具类产品是迁移成本最低的,体验如果有更好的,再加上没什么迁移成本,那就没得打。

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就计算出来自己产品的能力了。

2、路书现在走向了云化、社区化
已经不止之前的景区酒店POI,现在和资源预定平台(酒店包车日游导游等)有直接的打通,产品也从工具型走向平台型、社区型、多边型。上面有资源方想进行展示和成交、有供应商想分发产品给定制师群体、有组团社或个人从业者想要的工具/技能和生态、也有官方旅游局的曝光。这么多参与方 已经是多边产品了,其他产品就很难攻破,也就形成了产品壁垒;

3、养羊就得薅羊毛,这是商业道德
产品多边用户的内容不断在平台沉淀 迁移成本和用户惯性越来越大。同时对于平台方,现在有各种“羊群”用户,收益模式自然来了,除了工具收益之外(估计这个可能也没多少收益),对于资源端卖向需求端的曝光,对于需求端卖能力包、知识包,因为背后有数据啊,平台方就做对接。具体的呈现形式可以是:知识课程、活动、路书产品、旅游产品。

4、未来继续走
显而易见的,路书在保持既有技术先发优势下,自身肯定也会入局资源分发,平台成长路上必有的纠结。另外基于旅游业变革趋势,从业者高质量细分社区也是一个方向.

原文阅读

iSpiik快记026:聊聊“购物车”

聊聊“购物车”,你看它是沃尔玛的购物车还是淘宝的购物车都可以,我没有意见。

快消电商最早的购物车概念,其实就是源于线下的场景。用户一次选中多样商品,放置购物车,集中结算交易。在现实中没有购物车你还可以手抱着去结账台,但是虚拟世界上面没有购物车就意味着你N多的商品都要分开支付,这他妈就是噩梦。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026:聊聊“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