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快记053:没有理想的人,都会成为别人实现理想的工具

“没有理想的人,都会成为别人实现理想的工具”,这句话在拜读苏杰老师的《淘宝产品十年事》即将结尾的部分看到的一句话,人们每天都在忙着追寻着,但是我们追寻的方向在哪里?一直清晰吗?很震撼的而一句话。

世界一直都是大梦想的人影响小梦想的人

小梦想的人影响没有梦想的人…… ​​​​

iSpiik快记052:产品架构从何而来

“产品一开始肯定没有架构,有也是扯淡,就是目标很明确地解决某些用户的某个需求,产品大了以后,想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需要取舍,这个需求催生了产品架构,它是为了防止做偏的。产品一开始只要满足某些用户的某个需求,然后吸引新用户,吃“人口红利”,接下来就只能卖更多产品给同一群人,满足目标用户的其他需求。”——俞军

iSpiik快记051:权威是通过一次次正确的判断积累下来的

“权威是通过一次次正确的判断积累下来的”,很多职场人困惑于自己在团队内部的影响力有限,找不到有力的支点。

曾经给自己小组成员做过分享,团队中你和其他人任何一次有效接触或者协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学键”,化学键维度越丰富数量越多,你的存在就越坚固 ​​​​

iSpiik快记050:交易电商IM

IM即时通讯市场曾是多么火热,时间轴往回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崛起,当时即时通讯是什么:短信、飞信、QQ。微信、易信、米聊、来往都是2010之后的事情了。

聊起IM的时候大家都会忘记一个产品——旺旺

当年旺旺从阿里巴巴的B端业务贸易通进化之后,也还是有个IM的梦。这才有了后来无招(陈航)主刀的来往和钉钉。旺旺强大的交易基因,让他和淘宝螺旋自锁了,互相成就。从中可以窥见的是,IM对于交易类场景的作用不容小觑,产品如果能够融合支撑则会发挥出更大力量,也就是:交易*沟通。

旅游行业中,2014那几年去哪儿TTS其实做IM是业界比较早的,并且当时去哪儿的营销策略吸引不少年轻消费群体,几个旅游大户的产品比较明显感觉到去哪儿的IM意识,但是当时产品却是做的很糙。

而现实旅游业务中,交易和沟通的分离则更为严重,一个传统旅游业务沟通可能是:电话、qq、微信、短信、邮件,收款可能是:微信收款码、支付宝收款码、公司公账、个人账户,成交的订单承载则是又一个另外的订单系统。信息的分离造成的是效率的低下,更不能谈顾客在线、员工在线、经营在线的场景了,而未来的交易场景则需要如此,这也是交易类产品考虑的方向。

【有赞有个不错的产品模型可以参考】:
微商城、微小店2个维度产品,加上商城支持内部全员开店模式,而微商城最终落地主战场又是在微信生态。

俨然一副:顾客在线-员工在线-经营在线的场景啊,企业通过商城+后端仓储管理自己的物流、员工通过全员开店进行辐射、分销端通过微小店分销商城商品,顾客在朋友圈触达信息,沟通、交易、经营全过程在线。

iSpiik快记049:成功了,所有扯淡都是战略;失败了,所有战略都是扯淡!

成功了,所有扯淡都是战略;失败了,所有战略都是扯淡!

还记得2007年高考前夕,当时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清凉的早晨正在教室早读的我,被班主任叫到门口,交代一句:马上要高考了,少想点扯淡事儿!

……(实际用意是让我专心备考,不要分心,这也导致我一直把这个班主任看的很敬重)

当年的老班现在已经退休了,他对古文诗词的考究还是让学生佩服,这个时代专心搞文学的不多了,致敬老班——颍湄散人,微信公号:zhengde999666

换到高考就是:
考上了,所有扯淡的事儿都是牛逼;考不上,所有苦逼的付出都是扯淡!

iSpiik快记048:数学微积分解决产品问题,问题降粒度|方法扩大粒度

看到阿里旺旺的反垃圾系统产品案例,前期是关键词+手工处理,直到2011年才上线真正的反垃圾系统,分为3个溢出池:

最底一级的——【离线系统】天为单位的对历史数据智能学习、抓取、比对识别,处理掉这个时间维度的异常并向未来世界提供宝贵的特征库,解决大部分准确性和覆盖率

中间级的——【准实时系统】小时为单位对天累积数据进行上面动作,站在正在发生的维度,提供在线系统的参考值,面向未来时间实现可能的支撑

表层级的——【在线系统】实时的对消息进行基于底层系统的特征值比对识别

这个产品设计的拆分,处理主体:id、动作和消息,然后需要比对特征库,一个问题拆分城3个问题解决,将准确性、覆盖率、及时性综合实现。

思路非常巧妙,试想如果不进行拆分,那意味着随时对历史数据累积跑批,然后处理特征值,实时消息即时比对,资源估计被吃的够呛。

这可是类似于微积分的模式了,而一分三,则像是对一条曲线覆盖面积求解时候,采用直方的模式进行划分计算,不用大量的积分动作、同时划分清晰、数量可观,在满足需求的精度范围就可以收工。其实上面那个反垃圾系统最小可控时间单位是小时。

iSpiik快记047:数字与背后的人性

面对商业价值,一面是冰冷的数字,一面是活生生的个体…
“外卖骑手2020年被推倒风口浪尖,算法与人性的思考…”
“中国式教育就像工业制造,但每个生命不应该因为这场游戏失去色彩”
……

现实世界、商业世界中,有些产品的功能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佐证他们冰冷的数字,但是背后令人感动和思考的故事,却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理由。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说过一句话:“人性的弱点推动了互联网的流量,但人性的光明构筑了商业的文明”,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iSpiik快记045:抽象世界 vs现实世界信息差

产品是建立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映射,能够将现实的东西数字化的呈现,无疑是消除了巨大的信息 不对称。

之前关于线上消费时候有个切身感受:
少年时期生活的环境,没有今天很多的mall也没有很多专卖店连锁店,那时候的体会就是买卖要看买家和卖家的沟通水平,能砍价的能忽悠的能周旋的,这些才是影响买卖质量的因素(价格拿的好不好、货拿的好不好),你不晓得自己是不是比别人买的贵买的差。

但是线上购物很大程度我可以不用砍价,特别是垂直类的B2C,不担心货品,同样的以前的线下购物需要将眼前商品和自己的知识库比对,线上购物则是眼前商品和所有同类商品比对,参照的信息坐标更全面了。

拥有了更广阔的信息,更优质的体验,这就是我个人购物选大店,垂直类B2C消费倾向的原因,极大降低了决策成本。
——————
回到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我们对抽象出来的东西感到内心确定性的满足,但本质上抽象也意味着信息丢失,就像《三体》地球往事中所说,质子从低维向高维还原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丢失一样。我们面对抽象的信息同时意味着信息缺失造成的不对称,比如:我说5分钟后见面,这是个极具抽象的概念,背后有大量的经验经历知识作为基础,距离是多少?交通工具是什么?平均速度?加速度?阻力?干扰因素?

你对背后的信息一无所知,这就是不对称,更何况当你面对一个对背后信息一无所知达成的既定状态结果 根据结果去推断未来行为的时候。内心又会充满不确定感。

复杂的心里路程!落到产品设计中,好了,对于这个标的,给与feature和rule回应吧。

iSpiik快记044:产品体系中价值定额

同一个价值衡量体系内,比如信用积分、用户积分等,如果某项factor影响系数很大,需要考虑到“价值定额”的问题,同样条件下实现相同定额所消耗的投入。从而判断出来对应factor的单位价值量,给出标定。

比如点个赞给1分,发篇文章也给1分就显然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