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在实战中想必遇到过类似情景:
a、面临某个问题,想到了彻底的解决方案,于是上路启程,但是途中可能由于碰到原来并未识别到的外界约束或者边界,而无法继续前进。诸如:目前的技术实力不足以支持、外部新出台政策限制、配套强关联的支持部门/系统存在致命短板无法匹配;
b、清晰的识别到了当下的约束条件和背景,知道前进路径的踩点在哪里,也看到了未来的应有的路径是什么(可能是推翻原有的踩点重建,也可能是基于原来的踩点进行大保健)
总之上面情形下,都不得不面临“仰望星空,关注脚下”的现实,说到底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当时环境和时间下的约束与边界。
可通常工作中产品面临快速的迭代演进,当初的踩点、路径,为什么如此建立?当初的约束条件和背景信息,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保留,更别说指望团队的成员都可以记住这个事情。
随着市场、业务、产品、技术、时间的推进,外界约束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或是国家政策、市场风向、业务模式、新技术、新要素等。
没有一蹴而就的产品,更没有一蹴而就的用户价值满足。妥协的方案一定意味着用户价值的打折,即便用户的直观体验并未影响,但也可能由于曲折的将就方案导致其他维护成本、研发成本的增加,间接来说也是在伤害用户体验,因为你丧失或者说延误了本可以创造更多用户价值的机会成本或者时间窗口。
研发资源在大部分团队通常都是有限的,奢求无限资源无限开火权无疑痴人说梦。如何使用的更加高效、更加具备长期价值,如果指望甩给PMO单靠项目经理根本不可能完成,更多的也需要产品经理、研发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进行思考规划。
保持关注,时刻审视每个点在当下约束条件和边界中,是否已经不合时宜?是否可以更上一层楼?这要求产品经理对于产品时刻要保有初心和小白的审视,而不是懒惰的认为,曾经的路就是不变的基石,特别是在互联网软件产品行业中。快速的迭代,难免会让团队成员忽略回头看,甚至记忆中模糊掉了来时的路。
成长都是血泪的教训,失败给我们不断反思和成长(想一想优秀是不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撑,给你磨刀练级)。记得2022年初为了解决当时业务上供应商退货批次准确性的问题而提出的设计方案,在研发途中识别出来在概念、方案设计、测试用例评审基本都没有发现出来的问题。
索性没有上线,好在当时也不是研发资源吃紧的阶段,等可行的步骤全部进行完之后及时止损,也算是为以后重启这项工作做了技术性的探索和铺垫。
后来随着业务发展,产品架构不断演进,到达2023年末该问题直接所属系统的周边系统产品不断迭代,功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再回头看当时无解的问题,已经变得可解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随着时间变化,外界约束和边界的变化。
很容易想到,站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了解到曾经这个无解问题的人,大概率会狂傲的一句:sb,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不能搞定?
我们都曾这样看待世界,看待我们不了解的事情,站在无知的愚昧山峰,审视众生而以为自己看透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