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产品说:外界约束与边界变化驱动的产品设计

产品经理在实战中想必遇到过类似情景:
a、面临某个问题,想到了彻底的解决方案,于是上路启程,但是途中可能由于碰到原来并未识别到的外界约束或者边界,而无法继续前进。诸如:目前的技术实力不足以支持、外部新出台政策限制、配套强关联的支持部门/系统存在致命短板无法匹配;


b、清晰的识别到了当下的约束条件和背景,知道前进路径的踩点在哪里,也看到了未来的应有的路径是什么(可能是推翻原有的踩点重建,也可能是基于原来的踩点进行大保健)
总之上面情形下,都不得不面临“仰望星空,关注脚下”的现实,说到底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当时环境和时间下的约束与边界。

可通常工作中产品面临快速的迭代演进,当初的踩点、路径,为什么如此建立?当初的约束条件和背景信息,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保留,更别说指望团队的成员都可以记住这个事情。

随着市场、业务、产品、技术、时间的推进,外界约束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或是国家政策、市场风向、业务模式、新技术、新要素等。

没有一蹴而就的产品,更没有一蹴而就的用户价值满足。妥协的方案一定意味着用户价值的打折,即便用户的直观体验并未影响,但也可能由于曲折的将就方案导致其他维护成本、研发成本的增加,间接来说也是在伤害用户体验,因为你丧失或者说延误了本可以创造更多用户价值的机会成本或者时间窗口。

研发资源在大部分团队通常都是有限的,奢求无限资源无限开火权无疑痴人说梦。如何使用的更加高效、更加具备长期价值,如果指望甩给PMO单靠项目经理根本不可能完成,更多的也需要产品经理、研发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进行思考规划。

保持关注,时刻审视每个点在当下约束条件和边界中,是否已经不合时宜?是否可以更上一层楼?这要求产品经理对于产品时刻要保有初心和小白的审视,而不是懒惰的认为,曾经的路就是不变的基石,特别是在互联网软件产品行业中。快速的迭代,难免会让团队成员忽略回头看,甚至记忆中模糊掉了来时的路。

成长都是血泪的教训,失败给我们不断反思和成长(想一想优秀是不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撑,给你磨刀练级)。记得2022年初为了解决当时业务上供应商退货批次准确性的问题而提出的设计方案,在研发途中识别出来在概念、方案设计、测试用例评审基本都没有发现出来的问题。

索性没有上线,好在当时也不是研发资源吃紧的阶段,等可行的步骤全部进行完之后及时止损,也算是为以后重启这项工作做了技术性的探索和铺垫。


后来随着业务发展,产品架构不断演进,到达2023年末该问题直接所属系统的周边系统产品不断迭代,功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再回头看当时无解的问题,已经变得可解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随着时间变化,外界约束和边界的变化。

很容易想到,站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了解到曾经这个无解问题的人,大概率会狂傲的一句:sb,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不能搞定?

我们都曾这样看待世界,看待我们不了解的事情,站在无知的愚昧山峰,审视众生而以为自己看透了人间。

iSpiik快记:产品设计借鉴实例,对标企业微信

2023年还在上一个团队,当时有一个产品设计,大胆抄袭了企业微信,把它的日程待办搬了过来。

业务背景如下:

为了给采购人员提供工具支撑采购业务跟进,第一采购订单创建之后的审核、报出、确认,方便采购人员跟进自己负责订单的审核情况、报出情况、供应商回复确认情况,确保订单的有效及时报出。也清晰看到已经完成订单的占比情况;

第二是发货的跟进,关注迟迟待发货的订单、等待门店收货的发货单,可以及时催供应商发货、跟进门店收货,监控门店异常收货。

功能层面终于上了心心念念的日历看板,采购业务产品本身也有较强的时效性诉求,特别是如今零售流通行业对于供应链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

曾经一度也在纠结满足这个业务诉求到底用一种什么呈现才好,那种带有巨强时间属性的产品(比如:机票、酒店这种严格分布在时间线上产品)放在日历的维度是天然成立的,因为用户有心理预期就是对于基于时间的需求(我要哪天住酒店,我要哪天飞,我要哪天出去旅游)。

而这次对于采购链路的跟单过程也采用日历看板模式,则是将原来的一维信息升维处理,需要用户大脑对于一维信息的处理过程,在经过简单的组装之后二维呈现在看板上,让用户获取信息时大脑减少思考过程,达到的结果就是让用户觉得自然的发生。用户的业务数据采集过程,完成了对于业务闭环的数据沉淀,然后自然的享受数据带来的价值,提升驾驭感,这个时候用户不再只是数据的投喂工角色、同时也是数据的驾驭者。

这次产品引用的主要是:日历看板+待办,日历看板由用户投喂的订单、发货数据编织而成,待办由系统自动策略+用户添加组成,提醒落位到不同的日历天,用户需要做的就是在平铺的时间线上进行常规的数据投喂,然后让一切自然发生,处理当天待办、识别分析异常、采取业务动作。

产品设计过程中思路、交互、甚至视觉方案借鉴参考有什么大碍呢?

当然,我们构建产品的过程并不能从它处作为起点,最多只是参考信息而已。自己产品的构建过程一定是从自己的业务、用户、商业目标中生长构建出来的,我们要满足的是自己用户的目标、业务目标、商业目标。

上述的方案其实只完成了第一步,即底层跟办的数据、逻辑模型搭建,最多算是到达了框架层而已,表现层的空间还有很大,产品也在持续的优化演进之中。

外部协作项目的极限拉扯到底怎么样?

“上周肝考试,这周肝项目”——2023.9

一周肝了 3 个外部协同项目,A项目 涉及到 3 方三角拉扯,B、C 项目分别涉及一个外部相关方拉扯。先说结果:A项目顺利进入测试、B 项目达到上线准备、C 项目捞底明确了问题清单进入外部协作方处理阶段。

A 项目涉及 3 方最为复杂,任意2 方都有协同对接任务,作为业务方 除了主导自己成员和外部 1 、外部 2 的对接,关键还得全程操心外部 1、外部 2 他们之间的协调沟通。明确核心逻辑,甄别关键任务,这当然是作为“串串”角色必须具备和秉持的。焦躁的表象下无非是各个相关方的不确定。这个过程惊奇的发现,基本的关键信息串联、看前后文,原来也是稀缺的基本功🤫更别提目标驱动了。舍我其谁?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有“让我来”的冲动行为。

B 项目、C 项目作为单一外部协作方,自然简单不过,简单的做法就是完全确保给他们正确的指令执行就好,心情好一些的时候科普一下场景,时间闲的无聊也可以给他们指导建议。

回顾学生时代、职场的一些经历,经历外部协作绝不算少,或许是这些经历、或许是不愿牵强,遇到极限拉扯总想拨茧抽丝一探究竟,找到真相、穿越迷雾。

清楚记得当年初入职场第一个工作任务,嗯…对,就是“任务”,boss让我和一个办公室老师一起接待工程勘察队员(工程人估计要会心一笑),个个肚子跟怀孕似的,带着他们大夏天白天一起钻玉米地,晚上一起去洗浴中心 happy。作为业主方角色,后续经典的工程5方关系拉扯不断上演。

后端有一段短暂的经历是当年酒店线上大战时,携程、艺龙、去哪儿、美团,都在搞酒店,去哪儿势头资本市场势头正猛,城市BD的角色就是要独立完成客户拓展/拜访/签约/拍摄/产品包装上线/销售跟进/产品优化,那会儿已经是996,今天啥时候来、晚上啥时候走就欧啦。这当中最拉扯的当然是酒店旅馆小老板儿,房价要拉扯、房型要拉扯、能不能多给签几种销售方式也要拉扯,最高兴的是第一次陌拜就签了一家满贯合作的酒店。

第二段时间较长职场经历中,用一张脑图协调过全公司近100人参与筹备举办产品发布会(参会规模在近千人);一个人3个月跑4个城市驱动集团5家分子公司对标ERP实施规范;为了做细颗粒数据支撑管理和业务升维,联合筹备外部研发系统,内部和财务销售产品各部门拉扯,外部和乙方公司的产品研发测试甚至boss拉扯;这都还不算当时负责范围的各种外部厂商拉扯的(硬件的、软件的、服务的)…

大学也协调过全班几十个人,从学校骑车一路狂飙几十里到黄河边野外烧烤,炭——校门口烧烤摊让人老板帮订的、锅——一东北大姐火锅店借的、碗筷——都自己家伙事儿、肉/菜/馍/饮/油/料/刷——拉几个同伙逛附近菜超买的、串串——分给男女生宿舍晚上自己洗菜切菜穿芊的、自行车——自己的/借的/一拖一的/租的、灶台——黄河边石头摆的。狂奔几十公里,导航也没有,逢人就问路,可就是开心啊!四月春风草长、红花绿柳,一群傻二青年欢快的摆灶、生火、烤制、碰杯、爬树,比拼烤技、互相换吃,悬河边跑着打闹…

很多时候,我们经历了到了更远的地方,便也不会再纠结脚下的路。

对于极限拉扯无非几个关键点:

1、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大家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一致的

2、搞清楚每个参与方的驱动来自于什么

3、识别关键路径、把握核心信息链路、用好关键人

4、进程中甄别关键任务、挖掘关键信息

5、带领/影响成员,穿越风险迷雾区,实现目标

生活多少相遇和擦肩而过,美丽又遗憾…

2019 年国庆节前夕,我和室友坐在西西弗咖啡馆里两人翻着攻略,在纸上规划着大西北环线的行程图,可惜那一年没有实现,疫情来临西北之旅搁置,时间一直就到了现在。

S和V在2021年接触的两个团队,都很棒。客观因素,到了S团队,去实践自己既定的阶段目标。
V那边也是非常真诚的同学,怎奈无巧不成书,入职当日、转正当日都恰好错过半天…感谢V提供诚意满满的offer认可,但出于对自己、对双方负责的态度,只能say sorry。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有缘再见!

自此开启了S的故事,最近两年多的时间也是自己快速成长的时间,当初的目标很明确,S也一定是当时所处约束下的最有选择了。

2021年最难的那段日子里,不记得多少个早上赶到空无一人的公司,那时候在纠结交互,表现层的东西。内心想法是由表及里,或者说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回头评价自己的成长,更愿意叫做自我救赎式的成长。那段时间家里和工作都在一个瓶颈爬坡阶段,但是还是顺利的度过了。原型-功能价值评价-底层逻辑-数据建模-系统生态,数据是血液,产品更是血肉之驱+灵魂大脑。

过来了就是过来了,站在今天往回看,一切发生的那么疯狂,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不是努力造就了什么,而是残缺的认知地图补全是那么的令人兴奋,不得不去追逐。

想记住的今天是,630

2022年6月30日 壬寅虎年六月初二 星期五 晴有雨 重庆

2022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经历了疫情的加入,好像每个人对于一些日子都想赋予不同的意义,人们更懂得当下,更期待未来,更敬畏生活。
这是一个周五,很多事情发生在这一天…

【路】我工作脱身不得,老婆乘新开通的高铁自己回了老家,感觉好多年没有过的短暂别离。上一个周一6月20日郑万高铁通车,还记得2018年春节回老家禹州,高中的那帮好兄弟聚会,当时占潮还在一个高铁相关的项目,内部消息2019迎接70周年十一国庆会通车,那时大家都满怀期待,觉得我在重庆也会近很多。郑万高铁,4个小时就到达万州,我们一直在算,就算万州到重庆还需要一个小时,也就是5个小时而已,千里之遥也不过半日之程,友谊之路便也无阻。

再往前数,2013、14年还在郑州工作时,异地恋往来重庆,单边15个小时的火车。2017年结婚乘D字头动车,大概也是10个小时。千山万水,也阻挡不那份期待。

有一年回老家,听爸妈说他们专门去看了郑万高铁在修的禹州站,在褚河乡附近,这里离爸妈最近的路口,是可以几个小时就连接到亲情的铁路。

距离原来的千里之遥,如今活脱脱的在2022年成为现实,突然就想10年前微信还没有出来,我们细致的记下一个个电话号码,编辑长长的短信,也非常当回事儿的和朋友打电话联络感情。那时候通讯录存的很少,确是我们可以随便挑出来都可以去打出去的,班主任、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爱人… 现在的微信通讯录很多,我们曾经的那份期待变得咫尺之遥,可心里的路却变得很远。

【盛会】630,重庆人很熟悉的数字,因为有天天630这么个节目,在重庆家喻户晓。曾经的旅游圈也有这么个数字,不过是一场同业盛典,从2015年开到了2018年,2019年本意破局而立,怎奈疫情打断了这场故事。

或许时代的埋点早一写下,只是一群人的执着罢了。不论如何,时空见证者,在这群人的生命里都留下了印记。从今年1月份开始,原来团队若干同学又组成了小分队,时而开展线下大型真人互动活动,尽管时光向前,那时一起的“我们”却未曾改变。2015年630是个下雨的夏日,所有人从中冶大厦12楼冲去了金源酒店,我们在9楼独独空守,刚起步的C端业务还不是可以面向同业朋友的时候,黑暗中朝着光前行。2016年630又是下雨,这一年终于拉起来一个策划小分队,有策划有文案有摄影有设计,我们穿着海岛蓝的工服,迎着行业的每一位伙伴,这一年不仅带着前期小分队一起冲锋,还客串了斧头帮大嫂的保镖小弟。2017年正骑着陡然上升的曲线,接待者国内外的来宾,没错,需要有翻译的,这次第一次用签到的头像拼起来了世界地图,那天下午又是雨天。2018年直奔威斯汀,由于行政缺席,临危受命顶起了会务“总监”,顺利完成了那场盛会的落地,没错,还是雨天。

2022年6月30日,下午5点多微信群响起“下班就走起哦~”,下着太阳雨,今天是一个部门同事的新婚部门小范围答谢,昨天又是他生日,围着火红滚烫的火锅儿,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快乐、新婚快乐!”

【职场】今天的饭桌上有3位00后的新同学,他们初入职场,却听着甚至比电视剧都不可思议的职场故事:宫斗、派系、生存、扭曲… 其实这样的故事哪里都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若是那时的自己一定也会是满脸诧异,现在索性…呵呵~ 庆幸没有经历,或者经历而不自知,亦或是“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听着年龄层10+的分享着关于恋爱、爱情、婚姻、责任、家庭的话题,可能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的自由、自我护盾闪着光,也可能是世界上分为两类人,我这个人、还有别人。

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在每个人属于自己的时空穿梭机上,给了你独特的光影。我们都是时空的相遇者而已,又都有不一样的自己。

“战吗?”,“战 啊!”

【城市】楼宇的灯光把天空照的锃亮,影子都看不到短长。空气在雨中显得格外清凉,心情突然不一样。

世界安静了,晚上9点多,也到了那里打车难的高峰,黑灰色的大盒子吐出来一排排6英寸大小的星光,一般人很难想象城市为何这般劳忙。大盒子拿到了这群人共同的密码,其他地方还有红色的盒子、白色的盒子、蓝色的盒子,有的密码让人跑得快,有的密码让人跑的慢,有的跑对了,有跑偏了,也有的跑废了,还有跑飞了。不同的盒子给了你不同的旅程,这不是一个终身密码可以解决的。我认为的多,怎么能和我认为的别人的少比,就像我们说城市和乡村,我和你,大家都在不断做自己比较有优势的事情。看到这里,会公平的对待整个世界,坦率的面对自己。

iSpiik快记163:传统旅游服务商的出路可能在哪里呢?

1、强资源话语权
传统旅游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明确的边界性,不断渗透供应链在边界内仍然占优;但同时,新的第三空间形式不断涌现,稀释着国民总时间,竞争或许更加激烈。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63:传统旅游服务商的出路可能在哪里呢?

iSpiik快记162:4问传统旅游服务商:票代、批发商、组团社、旅游顾问…

1问·传统旅游服务商还会存在吗?

会,这是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可以无限趋近但不能取代,就像微信十年张小龙介绍拍一拍feature一样,那是一种古老的人们会怀念的方式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62:4问传统旅游服务商:票代、批发商、组团社、旅游顾问…

iSpiik快记161:从经典用户画像谈谈我对未来旅游畅想是什么呢?

欧克,这里按照经典用户群划分:

大明类游客(比如商旅客、精明理智全能选手游客)

京东模式的信息分发渠道提供尽量标准化的产品+马蜂窝/小红书/抖音类型的种草源(甚至是政府层面、资源端群体的全域旅游策略推动)。这里涉及到通常所说旅行产品的标品和非标品,不可否认非标品也在尽量的标准化进化,那么就算定制产品也在走着标准化作业流程,何尝不是一件标品?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61:从经典用户画像谈谈我对未来旅游畅想是什么呢?

iSpiik快记160:旅游服务/体验的价值在哪里?

1、旅游体验的获得,需要精密的外化过程

先说个例子吧:路书云今年春节推出的一款亲子体验产品IP《京北喜事》(点击跳转),路书云之前做过产品分析(点击查看)2020年也不好过,定制平台依赖境外产品居多,境内怎么办?这款春节期间的过大年体验产品算是一股清流,车、餐、房、门、导,计调/操作/运营、销售、售后、后勤,要素没变、组织没变,但是通过化学反应外化出来的产品却不一样了,京北喜事外化出来了年味、亲情,沉浸体验的产品我想以后不会不提起2021春节的京北喜事。

继续阅读iSpiik快记160:旅游服务/体验的价值在哪里?

iSpiik快记159:我是否认可旅游行业的未来?

旅游行业不是没有未来的,民宿、文创、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沉浸产品的涌出,新的第三空间呈现形式不断产生,人们的旅游(认知世界,看看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的欲望只增不减,原因有下:

1、基础生活水准提升

人的需求层次自然上涨,这个不只是城镇区域,农村区域也一样(现在在老龄化的拐点,这个点的出行需求大概率是增长的),这是推。

2、基建水平普涨

更便利的抵达工具(直飞航班、高铁、动车、自驾等)更低的成本,更多元化特色化的住宿空间、美食空间,更有内涵的poi,这是拉。

3、旅游活动是一场信息盛宴

除开体验产品的你自身的内化过程,其余全部是你摄入外化信息的交互动作,出行的决策链条和信息交纵程度不亚于你日常生活的任何事情,从前奏信息种草—出行想法的产生—了解咨询—预定—出行—拔草体验—分享。信息的结构化、精准化分发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擅长的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数字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这个层面是推也是拉,因为撬动出行的可能是预定、出行、体验、分享各个环节/民宿主、游客、koc、kol、餐厅老板、咖啡馆主等不同角色/厨艺分享、美景拍摄、趣味打野各种场景的信息输出。

4、实物与虚拟,期货与现货

传统旅游行业将旅游视为对期货的贩卖,某个日期的房间、某个日期的火车票机票、某个日期的车辆的使用权。这个角度看,是在关注实物资产的时间价值,也可以看作玩期货。而POI譬如景区则可以简化为库存充足的实物产品,而餐厅简化为空间时间的双重的效率(即坪效、天单位的翻桌率)。购物以及自费娱乐项目则是比较粗暴的加价模式。#ispiik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