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真准备让数字接管交通生活吧?

这几年的重庆,早高峰越来越糟糕,去年甚至重庆的拥堵超过了一些一线城市,何德何能啊?

城市交通就像躯体的血管一样,新的一天开启,把不同的资源输送到目的地进行工作,驱动城市的身体的运转,然后就有了:

  • 提供运输服务的网约车
  • 提供餐饮的商家
  • 出售烹饪工艺的厨师
  • 维持交通秩序的指导员

途经重庆菜园坝大桥,早高峰晚高峰还进行了人工车道隔离,配合上道口的调整和信号灯的变化,实现路面的分时共享,将原本固定车道数量的道路,可以兼容更多股的车流,实现路面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前提是在进入该路段前,我高德地图已经进行了路线规划的区分和提醒。数字和现实的呼应及时出现,大赞现在交通管理也得上云啊。

更别说现在很多城市在搞的绿波路段,目前也已经升级出现了“动态绿波”路段,雷达、视频监控、地磁等信息采集输入,结合排队长度、交通流量、平均车速等数据实现更加智能的信号灯协调控制。像什么可变车道、潮汐车道,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可变车道是一种不确定的存在,和它挨着的有确定性的存在(也就是常规通道)

试想一下,未来的交通”网络“是什么?

云端大脑+可控的信号灯+可控路障路卡+多通道自动化切换,不只是信号灯的动态调整,连道路也可以加入机械控制系统,灵活的进行合并、拆分、封闭、改道等操作,会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使用的道路规划app产品(比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就是这套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都会去老老实实按照规划走吗?人脑中的固定认知被打破,现实的确定性变得孱弱不堪,明明这条路可以通过啊,但是接入智慧大脑后要被接管了,中心化再次形成。回归到人的本质,走出去的我,难道一定有指定的目的地吗?

提供现实的确定性固然叫好,谁都期待工作日的清晨不用再忍受拥堵的交通,就像经济学家提出的道路使用费的想法,我们为明天的道路使用权进行竞价,让经济下的主观效用来决定你是否选择明天也开着汽车参与到道路竞赛里面。

可是反过来一想,人又不是机器,留给人本应该有的主动选择性,提供增量的预期超越,这或许才是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交给数字机器,科技体的发展是人类无限的延伸,我们难道认为科技体始终会源于人类的约束吗?

(记录这篇文章想法时还在2023年7月,在发布这篇文章的2024年9月份,已经看到不少城市的智能方案实例了,湖北襄阳市上线了智能潮汐车道,30秒内完成信号灯+智能潮汐车道护栏的自动移动;深圳南山区也上线了全市首个人车全感应路口,AI来灵活分配人、车通行时长。)

发布者

Kris_3zzz

世界如此精彩,怎能置身事外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