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进入交通生活

这几年的重庆,早高峰越来越糟糕,去年甚至重庆的拥堵超过了一些一线城市,何德何能啊?
城市交通就像躯体的血管一样,新的一天开启,把不同的资源输送到目的地进行工作,驱动城市的身体的运转,然后就有了:提供运输服务的网约车、提供餐饮的商家、出售烹饪工艺的厨师、维持交通秩序的指导员。

走到菜园坝大桥,早高峰进行了车道隔离+分时共享,将原本固定车道数量的道路,可以兼容更多股的车流,实现路面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前提是在进入该路段前,高德地图已经进行了路线规划的区分和提醒。数字和现实的呼应及时出现,大赞现在交通管理也得上云啊。

试想一下,未来的交通”网络“是什么?云端大脑+可控的信号灯+可控路障路卡+多通道自动化切换,如果我们使用的道路规划app产品就是这套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都去老老实实按照规划走吗?人脑中的固定认知被打破,现实的确定性变得孱弱不堪,明明这条路可以通过啊,但是接入智慧大脑后要被接管了,中心化再次形成。回归到人的本质,走出去的我,难道一定有指定的目的地吗?

提供现实的确定性,留给人本来的主动选择性,提供增量的预期超越,这或许才是本来的样子。

现实如何抽象?一个没有尽头的订单

2021年Q1入职新团队,4月份在一次团队产品评审会议上。各位产品伙伴对于订单的一个流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致问题是:

“关于退货库存返还和退款时机的讨论,线上订单流程很清晰,退货会等顾客寄回实物,收到实物入库之后,运营人员再触发退款流程进行退款。这样确保了真实世界不可逆的数字化。

然而线下门店是临场操作,顾客、商品、收银员,商品还回、交接查验、入库、退款,几个信息单元、行为点密集的发生在很短的时间点上。这个短暂的时间,还要面临事件的多变性,历史的设计逻辑是,收银员从系统上面点击了售后申请、然后返还增加库存、然后退款给客户。

如此一来,会出现有的客户在没有拿到退款之前,对于售后行为的返水,突然想了下,我不售后了。系统就出现了,取消售后。对于单据和库存的交互逻辑来说,已经完成了基于订单轴线的正向销售出库、逆向退货入库,如果要应对客户取消售后需要再次实现基于售后订单的出库,一个订单的数据结构就会如下图所示——一个没有尽头的订单:

ispiik.cn 没有尽头的订单

所以,对于线上订单的节点容易区分,是线性的信息流推进:客户发起售后意愿–>顾客寄回实物–>收货库存增加–>退还相应金额

对于即时交易的线下订单难以处理,因为是逻辑上有依赖关系的信息并发处理,打乱时序就造成混乱。这种情况:客户发起售后意愿–>收银员接受信息–>顾客归还实物–>收银员退还相应金额–>库存增加

线下的当面交易,把客户接收退款作为流程的不可逆节点,最后执行库存数据的返还。

iSpiik快记148:我说数字化

数字化,最近这个问题多次被讨论到,目的是要提高ROI,本质是优化信息流,核心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重建。

K1:要有全局的视角
全局有主价值流,然后又有若干细分的干价值流。所以复杂性、相关因素也就不可独立而论,单一环节的优化是否对当个干价值流增益?是否对相邻的环节增益?是否对主价值流增益?

K2:要有微观的体感
伤口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因为它是后天形成的。而微观的观察力则是对现实世界敏感的触角,能把现实世界清晰的理解和解构,需要有深刻的共情和洞察力。细小入微处再见核心需求。

K3:强烈的代入感(或者叫随场能力?)
早几年接触一个做策划不错的业内人事,说到一个细节,他说自己会把自己分裂成几个角色,一会儿事在台上的位置,一会儿实在台下的某个位置…
当然做数字化,分裂自己只是一个part,更多的是代入感,对场景、行业甚至是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的随场感。

iSpiik快记092:需求管理的数字化价值

做需求管理,一方面是信息汇聚加工分发,另外我们总还想从需求管理中找点数字化的东西,让我们对这个混沌的世界可以有抽象的表达。

看板应付一般的需求管理还是足够了,搭建了小组、需求类别、完善需求属性之后,后续的需求燃尽走势图、需求小组分布图、需求周期甘特图,简直不要得到的太爽快。

①需求数量*提出人——人员的需求强度
②需求数量*时间——看产品的发展阶段、迭代速度、生产力
③需求数量*模块——找出来highlight模块

iSpiik快记047:数字与背后的人性

面对商业价值,一面是冰冷的数字,一面是活生生的个体…
“外卖骑手2020年被推倒风口浪尖,算法与人性的思考…”
“中国式教育就像工业制造,但每个生命不应该因为这场游戏失去色彩”
……

现实世界、商业世界中,有些产品的功能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佐证他们冰冷的数字,但是背后令人感动和思考的故事,却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理由。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说过一句话:“人性的弱点推动了互联网的流量,但人性的光明构筑了商业的文明”,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iSpiik快记034:产品设计中全链数字化的必要性

数字化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环,而全链数字化则是必要的。
①可追踪,可证伪——这就具备了监控的功能
② 数字化是自动化的前提,没有数字化 规模会后的效率无从谈起
③全链数字化,意味着数据的去中心化,防篡改防盗取。数字动作就可以关键数据区分存储,降低产品风险

关于全链数字化这点,之前有个关于人人交互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人人交互假设畅想》
人人之间能够进行交互,是基于假设对方是好人,这里说的是去角色的 就是你无法定位对方角色场景中;比如你敢在大街上逛逛 出门坐车 多数是信任周边的路人是好人,否则你可能都不愿意出门

但凡角色人的交互 多数基于假设别人是坏人。比如你去一个商店买瓶水 多半不是因为你觉得老板是好人吧 更多是因为你晓得这家伙是工商消费者一堆机构可以管他的,如果他是坏蛋 ‍♂️会被处理,这时候更多是出于底线思维模式。

这个模式还可以套用到工作中、协作中,想想关联的规则制度法律契约等。很多情况 我们也在这两种状态中自由穿梭和切换

第二种是人类发展过来才有的。 那第一种呢 想了一下还是一个分阶段的演化过程

关于全链数字化这点,之前有个关于人人交互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人人交互假设畅想》
人人之间能够进行交互,是基于假设对方是好人,这里说的是去角色的 就是你无法定位对方角色场景中;比如你敢在大街上逛逛 出门坐车 多数是信任周边的路人是好人,否则你可能都不愿意出门

但凡角色人的交互 多数基于假设别人是坏人。比如你去一个商店买瓶水 多半不是因为你觉得老板是好人吧 更多是因为你晓得这家伙是工商消费者一堆机构可以管他的,如果他是坏蛋 ‍♂️会被处理,这时候更多是出于底线思维模式。

这个模式还可以套用到工作中、协作中,想想关联的规则制度法律契约等。很多情况 我们也在这两种状态中自由穿梭和切换

第二种是人类发展过来才有的。 那第一种呢 想了一下还是一个分阶段的演化过程

iSpiik快记033:产品设计 、数字化的交融

一切的产品设计都不能创造真需求,但可以创造伪需求。因为真需求是用户本就拥有的,产品的设计可以去满足需求、转移需求、降低需求、激发需求。

基于上面的设定,将用户行为路径、需求实现路径搬到产品里面,就是现实世界行为数字化的过程。而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多元性,在产品中则需要完备应对或者就行转移。数字化只是产品设计中的散点,产品的逻辑和路径规划则是灵魂。当然,精准的数字化能够辅助产品的实现。而数字化过程,又可以归为需求管理与实现的范畴。

iSpiik快记003:民政部推动解决老年人数字化

前天发关于电子印鉴实例思考中提到了用户信息化教育的问题,社会大boss也很重视°产品视角看数字证书实例-电子印鉴

民政部将推动解决老年人对社会智能化、数字化难适应问题
10月23消息,疫情期间凸显了当下老年人面对社会智能化、数字化难以适应的问题。对此,民政部表示,将:

①鼓励社区工作者等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新技术;

②民政服务领域保留人工服务;

③民政服务领域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时坚持适老化原则;

④提高涉老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