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快记110:产品*技术*商业的三维视图

这个思路可以扩展到通用的业务经营中,产品——代表对用户需求、真实行情、潜在市场的把握,是一种解构建构的洞察力;技术——是匠人匠心、精湛的工艺,可以把原料按照产品思路加工为作品;商业——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用户也很苦恼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你做出来了,就对用户负责到底。

如图,无论是商业能力奇高还是技术能力奇高,在这个三维模型里面,都不能产生最大的影响力,需要商业、技术、产品并重,不拖后腿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从而实现产品价值、商业价值、用户价值。

iSpiik快记109:阅读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上面中国是极其缺失的,且不说8090了,就连现在00后绝大部分家庭也不能有良好的阅读输入,在0~3岁大部分都输了,婴幼儿每周有110小时的空闲时间,如果参考了三千万词汇的中研究结论,大部分家长还不得哭~  现在关注早期语言教育的产品就内容、整体服务体系和产品模式上来说,iEnglish算一个

点击观看@俞敏洪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对民族的进步都很重要! 

http://t.cn/A6qIZrYX?m=4583056545946509&u=1649005320

iSpiik快记108:产品、功能、用户的生命之舞

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成长借助不同的用户群,用户的故事过去了,产品成长了;产品跨越了某个用户群,用户也可能跨越不同产品;用户和产品都在找动态的匹配,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或许就是发展的源动力。

产品、功能、用户,几者的生命周期存在不同的层状交叠,同一个产品中的不同功能也在面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用户群

iSpiik快记107:社区团购大战会如何收场

一句老话说:早一步是先驱,早两步是先烈

下半年社区团购突然火热,大佬们纷纷下场入局。前两年多少先烈倒下,大佬下场前兴盛优选、十荟团、每日优鲜等也还苦苦焦灼,更别说盒马生鲜、钱大妈、谊品生鲜之类的生鲜电商,这个战场一时火热无量。

回想2020年3月份,疫情管控,旅游业全部瘫痪,一时间一众旅行公司涌入生鲜电商,切的用户群是以传统线下旅游分发渠道辐射的客群。

对比目前的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每日优鲜之类,都没有实体,而是和社区商户结合作为自提点。

这个点上做一个预测:
①新型社区团购,大众用户更多作为薅羊毛心态?
②品类的广度很难达到社区生鲜实体的体验感?
③即时获得,是生活场景中社区用户需求的
④社区团购方向会是品质优选类?供应链的优势

如果优惠,社区用户就薅羊毛,假如一直薅羊毛一直补贴把社区实体干掉了,资本家会不会涨价,然后两头挤压?
如果会,那还有个前提,资本这场战争提升的是仓储、物流、配送效率,并没有提升和改变农副鲜生产力结构,社区用户的天然即时需求仍然存在,那自然还会催生灵活多样的触达渠道。

iSpiik快记106:职场经典六连拍

拍脑袋决策、拍肩膀信任、拍胸脯承诺、拍桌子骂娘、拍屁股走人、拍大腿后悔【具体就不展开了,可以自行百度三边六拍】

妈的,认真想了2分钟,谁没有经历过?
拍脑袋决策的boss多半后来会拍桌子骂娘
拍胸脯保证的mates多半要拍屁股走人
拍肩膀信任的manager多半要拍大腿后悔

遇到这种六连拍的团队和leader,奉劝各位趁早打包:
①决策需要案头研究、数据支撑
②信任需要利益、价值绑定
③承诺需要有可实现路径规划
④骂娘那也得有理有据
⑤走人是好聚好散、不留遗憾、互不相欠
最后,就没什么好后悔。产品实现、业务经营都应该尽量避免盲目的六拍,即便六拍了,也要从六拍中成长,修正自己和组织系统而不是仅仅对事,解决事情之后以后继续六拍。

iSpiik快记105:解构/建构vs需求/设计评审

产品实现中有2个节点很有意思,“需求评审”是你完成了现实的解构,要摆出来拿着放大镜🔍给别人看,你找到了真实的世界的真相,想到了到达那里的路径,进行了建构描绘。

“设计评审”更像是数字建构,用数字去勾勒将要组成的虚拟世界。

iSpiik快记104:边界值之后的集约

线形/职能组织和矩阵组织之谈已久,团队大多是从小到大扩展,人员增多业务扩展都要求更精细的分工,管理效率的提升、服务能力的匹配,说组织架构是个大概念,来源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的映射。小处说就是团队内部协作的模型变化,#边界# 值问题才是真相,边界来临加法就要变乘法

劳动,是加法价值创造

交易,带来乘法价值创造

iSpiik快记103:敏捷-纯粹的处世之心

敏捷里面有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无论最终发现什么,我们必须理解并完全相信:每个人在其当时所处的情况下,在其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

纯粹、信任、无畏、向前,都是我们渴望的协作氛围。

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办公室政治、多边教唆导致信任动摇、不相信团队力量、事后对成员的过往不给予正确的肯定,当我们看过去的时候,就没有了“本可以……”、“还可以……”,而是“那已是……”。

真正的明白,过往可鉴未来可期之时,你才会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征程中!

iSpiik快记102:过度管理 、过度需求、过度关心、过度保护…

问:过度的本质是什么,是范围问题吗?
答:如果是范围,那或许叫——管的太宽!比较合适。

过度是粒度的问题,管理上讲究粒度、需求实现也讲究粒度、连关心人都要讲究粒度问题。

A:【职场过度】相信有过职场经历的人都有感触,在非当前关键事项上,过度的细化规则制度,由此造成的人力、管理成本上升严重超过这种管理能带来的价值。
B:【行事过度】可以放在工作中、产品实现中,比如过度需求,你希望在一个迭代前把一些现在还不透彻的需求分析完全搞完,你希望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无限的扩展细节范围,这都是过度,希望是better其实是worse

对应的过度,其实还有适度和轻度(不禁又关联起来超筋、适筋和少筋梁的情形)

#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101:再谈手段与目的

任正非曾说:哪一天一把火将华为烧没了,你们“带着嫁妆,带着你的妹妹”都走了,但只要制度和流程在,我们就还可以再造一个华为……

“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观点,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为请IBM做公司咨询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华为系企业奉行的一项天条。

华为的2个方面也可以印证这个思路:
1、手段与目的的相对性,一定的时期手段是目的,之后目的又成为手段;但是手段肯定是为了实现目的的
2、重要的不是它是手段还是目的,而是我们时刻知道那个点它以什么定位存在能够产生符合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最大杠杆
3、手段也是团队资产

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类似问题,参加一个聚会的着装、进行一次商业谈判时愿景描绘、产品文档及代码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