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iik快记107:社区团购大战会如何收场

一句老话说:早一步是先驱,早两步是先烈

下半年社区团购突然火热,大佬们纷纷下场入局。前两年多少先烈倒下,大佬下场前兴盛优选、十荟团、每日优鲜等也还苦苦焦灼,更别说盒马生鲜、钱大妈、谊品生鲜之类的生鲜电商,这个战场一时火热无量。

回想2020年3月份,疫情管控,旅游业全部瘫痪,一时间一众旅行公司涌入生鲜电商,切的用户群是以传统线下旅游分发渠道辐射的客群。

对比目前的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每日优鲜之类,都没有实体,而是和社区商户结合作为自提点。

这个点上做一个预测:
①新型社区团购,大众用户更多作为薅羊毛心态?
②品类的广度很难达到社区生鲜实体的体验感?
③即时获得,是生活场景中社区用户需求的
④社区团购方向会是品质优选类?供应链的优势

如果优惠,社区用户就薅羊毛,假如一直薅羊毛一直补贴把社区实体干掉了,资本家会不会涨价,然后两头挤压?
如果会,那还有个前提,资本这场战争提升的是仓储、物流、配送效率,并没有提升和改变农副鲜生产力结构,社区用户的天然即时需求仍然存在,那自然还会催生灵活多样的触达渠道。

iSpiik快记106:职场经典六连拍

拍脑袋决策、拍肩膀信任、拍胸脯承诺、拍桌子骂娘、拍屁股走人、拍大腿后悔【具体就不展开了,可以自行百度三边六拍】

妈的,认真想了2分钟,谁没有经历过?
拍脑袋决策的boss多半后来会拍桌子骂娘
拍胸脯保证的mates多半要拍屁股走人
拍肩膀信任的manager多半要拍大腿后悔

遇到这种六连拍的团队和leader,奉劝各位趁早打包:
①决策需要案头研究、数据支撑
②信任需要利益、价值绑定
③承诺需要有可实现路径规划
④骂娘那也得有理有据
⑤走人是好聚好散、不留遗憾、互不相欠
最后,就没什么好后悔。产品实现、业务经营都应该尽量避免盲目的六拍,即便六拍了,也要从六拍中成长,修正自己和组织系统而不是仅仅对事,解决事情之后以后继续六拍。

iSpiik快记105:解构/建构vs需求/设计评审

产品实现中有2个节点很有意思,“需求评审”是你完成了现实的解构,要摆出来拿着放大镜🔍给别人看,你找到了真实的世界的真相,想到了到达那里的路径,进行了建构描绘。

“设计评审”更像是数字建构,用数字去勾勒将要组成的虚拟世界。

iSpiik快记104:边界值之后的集约

线形/职能组织和矩阵组织之谈已久,团队大多是从小到大扩展,人员增多业务扩展都要求更精细的分工,管理效率的提升、服务能力的匹配,说组织架构是个大概念,来源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的映射。小处说就是团队内部协作的模型变化,#边界# 值问题才是真相,边界来临加法就要变乘法

劳动,是加法价值创造

交易,带来乘法价值创造

iSpiik快记103:敏捷-纯粹的处世之心

敏捷里面有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无论最终发现什么,我们必须理解并完全相信:每个人在其当时所处的情况下,在其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

纯粹、信任、无畏、向前,都是我们渴望的协作氛围。

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办公室政治、多边教唆导致信任动摇、不相信团队力量、事后对成员的过往不给予正确的肯定,当我们看过去的时候,就没有了“本可以……”、“还可以……”,而是“那已是……”。

真正的明白,过往可鉴未来可期之时,你才会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征程中!

iSpiik快记102:过度管理 、过度需求、过度关心、过度保护…

问:过度的本质是什么,是范围问题吗?
答:如果是范围,那或许叫——管的太宽!比较合适。

过度是粒度的问题,管理上讲究粒度、需求实现也讲究粒度、连关心人都要讲究粒度问题。

A:【职场过度】相信有过职场经历的人都有感触,在非当前关键事项上,过度的细化规则制度,由此造成的人力、管理成本上升严重超过这种管理能带来的价值。
B:【行事过度】可以放在工作中、产品实现中,比如过度需求,你希望在一个迭代前把一些现在还不透彻的需求分析完全搞完,你希望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无限的扩展细节范围,这都是过度,希望是better其实是worse

对应的过度,其实还有适度和轻度(不禁又关联起来超筋、适筋和少筋梁的情形)

#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101:再谈手段与目的

任正非曾说:哪一天一把火将华为烧没了,你们“带着嫁妆,带着你的妹妹”都走了,但只要制度和流程在,我们就还可以再造一个华为……

“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观点,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为请IBM做公司咨询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华为系企业奉行的一项天条。

华为的2个方面也可以印证这个思路:
1、手段与目的的相对性,一定的时期手段是目的,之后目的又成为手段;但是手段肯定是为了实现目的的
2、重要的不是它是手段还是目的,而是我们时刻知道那个点它以什么定位存在能够产生符合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最大杠杆
3、手段也是团队资产

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类似问题,参加一个聚会的着装、进行一次商业谈判时愿景描绘、产品文档及代码管理工具……

iSpiik快记100:高手把目的当手段,低手把手段当目的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听到、看到的实属不少。所有的BP大概就是拿着自己的目的作为撬动资本的手段吧,呵呵。高考时目的吗,显然不是,它只是进行人才分流筛选的手段,但是高考前学生的目的就是它,但是对于家长和学校又在用这个目的当作手段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做产品也不是目的,是实现商业价值的手段而已,商业价值又是为了完成使命愿景。

切忌把本该是手段的东西当作目的:有个人吃饭用勺子,勺子本来是工具而已,他非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勺子去吃饭,结果饿死了(杜撰情节,现实中可能是你公司里面的KPI、某项极其形式的制度;最近纯银v分享个例子,他在taptap群给成员说不用回复收到,结果下面一排整齐的收到…… 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任正非的这个理念也要看应用背景)

目的,作为结果的同时,也是达成结果过程的一个条件。同一件事情手段还是目的是相对存在的,有了这个思维,做人做事中就会尽量避免短视行为,保持对远方的关注。#ispiik小站#

iSpiik快记099:雁过留声,职场人也总想留下点什么

拟定各种流程、制作各种模板、设置各种规则,这是一个人或者组织处事风格的抽象,或者说是价值观的部分具体体现…

每一个职场人或许都想留下点什么,我们拼命的向前跑,但是最终的终点始终是一个人无法到达的,我们需要一群人、更多的人加入一场逐梦的旅行。

自己也曾在团队中做过这样的事情,为了在线旅游小组和产品部门的交互更加清晰,自定改良版的确认件模板;为了策划小组的组建初期工作开展,拟定作业流程和工作管理表(事后看其实就是需求list);团队ERP产品的落地拟定了各种操作规范,还去往当时集团其他的子公司推广……

各种流程也好、模板也好,都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究竟目的?
①确定性——让多边协作的人保持在同一个语言和模式预期上,提高沟通协作效率
②指引性——在既定的框架内填充内容、事件、行为,更容易进入轨道
③标定性——就像大海上点亮的灯塔,你会看到需要到达的地方,不至于遗漏和忽略#ispiik小站#